10、国际货物装卸协调协会
(international cargo handing co-ordination association,ichca)ichca于1952年成立,总部设在伦敦。这一协会成立的头四年里,在运输领域受到各地成员的有力支持,在西欧国家成立了8个国家委员会。这些国家委员会主要处理专属它们自己国家的问题,如组织讨论会等。到80年代末,ichca与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已有大约21个国家委员会,拥有4000名通信会员,会员遍及90多个国家。每两年在不同国家、地点召开的大会,为世界范围内的成员们提供了唯一的机会进行聚会和交流经验、观点和思想,会议论文概述了协会的工作。ichca成立的目的是提高货物在各运输环节中的效率,促进世界运输系统中作业技术的改善。ichca的主要工作是对联运的协调。50年代中期讨论了木材包装与大宗散糖处理问题;1957年在每两年一次的汉堡会议上首次讨论了滚装作业问题;集装箱也是50年代一次会议的主题。ichca在60年代继续发展了这种单元装载技术。1969年和1970年研究了在货物处理中的载驳运输船和计算机管理。1973年,由成员国代表组建了技术咨询分委员会(technical advisory sub-committee,tasc),以便监视与ichca有关的技术事务和考虑对协会成员的特殊利益。tasc的主要工作是形成一系列的与货物运输作业技术有关的研究报告和出版物,一般每年集会四次,但它的主要工作是利用通信完成的。它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协调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联运,包括海空联运,公路、铁路、船舶联运及散货自动化装卸系统。ichca认为,转运技能是个核心问题,因此它研究、制定、组织、公布对发展中国家的经营、监督人员的培训规划,也为其它一些国家创造培训机会。ichca对于从制造厂到消费者的以任何运输方式进行的货物搬运的各个方面都感兴趣,并给予可能的协助。ichca对许多政府间组织具有咨询资格,如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经社理事会等。在这些国际论坛上,ichca注意那些与货物有关的会议和研究团体,并且凡是有聚会讨论货物装卸的地方都能听到ichca会员的意见。ichca在主持国际研究项目,出版其研究报告和技术文件,办理技术查询等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ichca发表的大量重要文献包括:①《集装箱概要》(1974年)。这一书的出版很快被认为是这方面的权威著作,国际海运保险协会推荐这本书为必读书,并于1986年再版。②《运输系统中的货物安全》(1976年)。该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概述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偷窃损失问题;第二部分分析重大案件的发生及防御措施。这些报告构成伦敦及阿姆斯特丹货物安全会议的基本条件。③《滚装运输码头及跳板性能》(1978年)。它第一次提供了全世界港口与船舶的1000多个滚装跳板的详细资料,这些数据最初是为了协调国际标准化组织、协调滚装运输中的船舶与港口关系而收集的。这一书的出版对船舶经营人、船舶设计师、设备制造商、货物装卸人及货物托运人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④《国际标准集装箱的安全性:理论及实践》(1981年)。是研究集装箱安全的专著,是在船舶经营者、货物装卸人及其它有关人士大量采访及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⑤《国际标准集装箱挂钩吊装时的安全处理与集装箱安全公约总则》(1987年)。它指出利用吊钩吊集装箱应注意的一些基本原则。调查表明集装箱经常用链吊、挂钩,有时甚至用多种铲车或起重杠杆来吊装,便于集装箱装卸运输。ichca正处于货物装卸技术革命的开端,它强调运输作业中货物装卸的重要经济意义,并且寻求更先进的装卸方法。今后,ichca在货物处理领域仍将起重要的作用。
11、国际航标协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ighthouse authorities,iala)iala成立于1957年,是一个民间的航标组织。它把世界上80个国家中负责提供和维修灯塔、浮标和其它助航设备的单位组织起来,除了国家的航标部门外,共有160个会员,包括港口当局、助航设备制造商和咨询单位等。iala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促进助航设备的不断改进,保证船舶安全航行。iala的技术工作由若干国家航标主管部门抽出的专家所组成的技术委员会担任,负责研究航标领域当前的主要问题,并将研究成果送交执行委员会,经批准后,以iala正式建议的形式公布。iala有4个技术委员会:①助航标志系统:负责管理有关目视和声响助航设备的问题。②无线电导航系统:负责处理无线电航标事务,与助航标志委员会合作制定助航设备准则;此外还研究新的卫星系统和地面无线电导航系统。③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在国际港口协会和国际引航员协会的协作下进行工作。④导航设备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该技术委员会在制定导航设备自动化问题中,拟定明确的标准,以便于正确决策。iala的另一项工作是与其它国际组织保持密切联系,特别是对imo有咨询任务,要在导航设备方面向其提供建议,并且以组织研讨会、专题研讨会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和建议。iala最著名的技术成就在于国际浮标设置体系的统一方面。1980年iala设计的浮标系统公布。但其实施是最艰巨的工作,因为当时世界上共有30多种不同的浮标在使用。iala为了使浮标统一,作了很多工作。目前iala的浮标体系已基本上代替了其它种类的浮标。
12、国际船级社协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lassification societies,iacs)iacs是在1968年奥斯陆举行的主要船级社讨论会上正式成立的。iacs成立的目标是促进海上安全标准的提高,与有关的国际组织和海事组织进行合作,与世界海运业保持紧密合作。目前,iacs共有美国船舶检验局(abs),法国船级社(bv),挪威船级社与德劳已合并(dnv-gl),韩国船级社(kr),英国劳氏船级社(lr),日本海事协会(nk),波兰船舶登记局(prs),意大利船级社(rina)等11个正式成员和2个准会员。中国船级社(ccs)于1988年加入iacs。iacs由理事会领导和制定总政策,理事会设立一些工作组去执行协会的具体任务。iacs设有下列工作组:集装箱、发动机、防火、液化气船和化学品船、内河船舶、海上防污染、材料和焊接、系泊和锚泊、船舶强度、稳性和载重线。各工作组完成的项目有:拟定各会员之间统一规则和要求的草案;起草对imo要求的答复;对imo的标准作统一的解释;监控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iacs共有5000多名技术精湛的检验人员。世界上92%的商船由iacs去定级。他们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受政府委托去处理多种多样的事务。iacs在发展船舶技术规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iacs理事会认识到该协会与imo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性,在伦敦设有1个办事处与imo保持联系。还与对海运有兴趣的其它组织保持接触,联系最紧密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海上保险集团,同他们交换情报和意见,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iacs的目标之一是要求把会员之间的个种规则统一起来。到目前为止,理事会已通过了150条要求,90%的统一要求都得到成员单位的贯彻。iacs除了提出统一要求外,还公布有关船舶安全营运和维修准则,其中包括舱口盖的保养和检验、消防、船舶单点系泊设备标准等。iacs利用成员们在海上安全、防污染、船舶营运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向船东和经营者提供准则上起着重要作用。iacs的成员通过它们设在全球的检验机构网点,对航运界的情况了如指掌。他们了解到船东抱怨在不同的港口船舶的检验标准不同,为此,iacs制定了一个最低船舶检验标准,让其成员服从这一标准。iacs在人力和技术方面拥有独特的、巨大的潜力,且正在把这些潜力用到船舶检验的共同标准上。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satellite organization,inmarsat)1976年9月,42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公约》,公约于1979年7月生效。公约的主要内容是制定促进海事通信必需的空间部分条款,从而帮助提高遇难通信和海上人命安全通信、船舶的效率和管理、海上公共通信服务及无线电测定的能力。inmarsat于1979年7月在英国伦敦成立,1982年2月开始工作。它的用户包括油船、液化天然气船、沿海石油钻井平台、地震测量船、渔船、干货船、客运班轮、破冰船等。到1987年底,已有6200个船舶地面站和其它移动站被授权使用国际海事卫星系统。inmarsat由53个缔约的成员国资助,每一个缔约国根据其使用系统的强度投资购买股份。inmarsat的组织结构包括两个部分:大会和委员会。大会是由所有成员国的代表组成,全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检查inmarsat的活动,并向委员会提出建议。委员会相当于公司的董事会,由18个投资份额大的签约国代表组成,并适当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每年至少召开三次会议。inmarsat发展到今天,成员国已增加到64个,但受益国却有130个之多。inmarsat将全球分为四个区域,有9颗卫星在工作中覆盖全球。卫星通信不受环境、天气的影响,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通信。inmarsat的建立方便了船岸之间、船舶之间的联系;如果船舶遇难,可立即通过通信卫星求援。inmarsat是利用同步卫星向航海、航空和海上工业提供遇险和安全通信服务及电话、电传、数据和传真。其覆盖面大,受地面无线电干扰小,接受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通信质量好,利用海事卫星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海上搜索机关的通信问题,无论从可靠性、经济性及实用性看,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inmarsat正不停地更新改进其现有的通信卫星,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随着inmarsat业务的发展,目前它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为海、陆、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的国际组织。与inmarsat相关的一个重要进展是1987年决定用"全球海上安全和遇险系统"(gmdss)替代现用的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这一改进很大程度上依赖自动化的提高和inmarsat的卫星。设计gmdss是为了确保安全与效率相结合,要求船上携带一种操作简单的设备。具有船对岸、岸对船、船对船一般通信功能和遇险、搜索信号发射、定位等功能。
13、保赔协会
(protection and indemnity associations, p&i)在英国,从1855年起,船东们为了对风险相互保护而形成了一些保赔协会,这些协会被称之为保赔俱乐部(p&i club)。他们保的险一般是常规船舶保险(船体和货物保险)所不包括的内容。其功能是船东对第三者责任的保险,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对旅客和船员个人损伤、货物的损坏或灭失、与其它船或物体碰转撞引起的要求赔偿损失。英国有几十个保赔俱乐部,在美国、日本等国也有。英国保赔俱乐部的成员为遍及世界各地的船东。远东俱乐部(the far east club)建于1978年,成员为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如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台湾、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的船东。在100多年的历程中,保赔俱乐部在世界海上保险业里已形成了一个不可替代的实体,并提供了任何其它市场所没有的服务。
14、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海员朋友都知道哦^_^)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workers federation, itf)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1896年成立于伦敦,后来移到汉堡。该组织曾因战争停止活动一段时间。1919年在荷兰鹿特丹重新组建,并于1939年迁回伦敦。itf是国际运输工人工会的联盟。其成立的目的是:①提高工会和人权在世界上的地位,改善运输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②在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为和平而工作。③保护其成员利益,帮助其成员工会开展活动。④为其成员提供研究和信息服务。⑤向有困难、遇到麻烦的运输工人提供帮助。该组织的主要机构设置为:代表大会:是该组织工作与发展的最高决策体。理事会:是该组织的统治、操纵体。执行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管理委员会:归执行委员会领导,管理该组织的日常工作。此外,还按职业不同设有八个组:铁路工人组、海员组、码头装卸工人组、旅游组、公路运输组、航空组、内河航运组、渔业组。itf通常制定两个基本工资标准,一个专供远东用,一个供世界其它地区用。itf每年签定一次集体合同,有效期从当年的9月1日起至翌年的9月1日止。
15、国际劳工组织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ilo是为了促进社会进步于1919年建立的,成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劳工的合法权益。ilo总部设在日内瓦,目前有150个会员国。在制定政策时,各会员国的政府、雇主和工人的代表有同等权利,这在联合国各机构中是唯一的。ilo主要有三个部门:①负责制定基本政策的国际劳工会议;②负责管理ilo的理事会;③ilo的秘书处--国际劳工局。ilo积极参加劳工的和社会正义的活动,尤其关心海员、渔民、码头工人的保护问题,不断建立、修改关于各种海事劳工问题的国际最低标准,如聘用船员的最低工资、遣返船员、职业培训、船员膳宿供应、工作时间及人员定额、假期及福利设施等。ilo还从事海运业经济、技术、劳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及分析。1987年9月日内瓦国际劳工大会74次会议(海事会议)通过了以下国际劳工议案:①有关海员在海上及港口福利的协定和建议。协议规定政府有责任保证向在海上和港口的船员提供足够的设施和服务,并制定了必要的协议,包括医疗待遇、海员通信、公共交通等。②关于海员社会保障问题。根据该协定,国家应为船员提供社会保障。这一协定有利于促进改善海员及其家属的社会保障。③关心海员健康保护及医疗协定。该协定为海员健康保护及医疗提供设施,包括船上医疗设施的标准,预防方法,在挂靠港医疗的便利,在搜索救助海域内的合作等。④关于遣返海员的协定和建议。协议规定,海员在一定条件下,在船上服务一段时间以后,有遣返回家休息的权利,建议规定,遣返费用由船东支付。近60年来,ilo通过了关于海员雇佣条件的30个公约和23个建议。虽然ilo必须依赖会员国雇主和工会去执行公约,无权强使遵守,但公约制定的基本标准已成功地被许多国家接受,有效地保护了海员的利益。
360网站安全认证